• 1
  • 2
  • 3
絲綢文化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絲綢文化
敘府蠶事 千家萬戶養(yǎng)蠶忙

 

□ 凌受勛

養(yǎng)蠶是敘府涉及千家萬戶的大事。可以說養(yǎng)蠶牽動了所有的人。各家上至八九十歲的曾祖,下至黃口小兒,無不參與其中。

■ 驚蟄起動

時至驚蟄,凍云密布的天空中響起了一兩聲驚雷。敘州府府堂壩的知府衙門和縣府街知縣衙里便開始了養(yǎng)蠶的準備。知府太太和縣令太太要為民做表率親力養(yǎng)蠶,將簸箕、竹墊、“燈籠架”(安放簸箕的木架)順出來擦洗干凈,散在院壩里。堂屋是要充作蠶室的,也打掃得清清爽爽的。全城各家也紛紛開始了養(yǎng)蠶準備,不少人家把簸箕端到河邊上用江水沖洗。鄉(xiāng)村中的篾匠背個背篼,背篼里裝著細篾絲,到各家去修理簸箕。他們也會點木工活,帶了鋸子、推子,順帶修理一下“燈籠架”。養(yǎng)蠶是敘府涉及千家萬戶的大事。可以說養(yǎng)蠶牽動了所有的人。各家上至八九十歲的曾祖,下至黃口小兒,無不參與其中。

養(yǎng)蠶有諸多禁忌。養(yǎng)蠶忌喧嘩,蠶最害怕驚雷閃電,每一次電光火石之后便是一大批死蠶,噪音會使蠶煩躁不安;蠶房宜清潔,敘府人認為死人對于蠶來說,會是更大的打擊,因此在養(yǎng)蠶期,死了人的家庭自覺偃旗息鼓,鄉(xiāng)人們是不會登門吊唁的,對這一點大家都是了然的,普遍都認為看了死人一眼也會給蠶帶來晦氣。當任何一個陌生人走近蠶房時主人必定會問:“見過死人沒有?”茅盾的小說《春蠶》,即是一幅吳越之鄉(xiāng)蠶事生活的全景圖,深刻地再現了當時蠶農的辛勞和蠶事禁忌給鄉(xiāng)間民俗打下的烙印。雖然作者的立意并不僅在于蠶。

■ 蠶事繁勞

首先是“催青”,“催青”就在驚蟄期間進行。在施行“催青”前,有經驗的人家,有先將蠶種浸于淡石灰中者,稱為“浴種”,浴時約數秒,即行取出揩干,平鋪于種紙卵面間,以調勻溫度,每天更換一次。至“溫種”之法,有將種紙包扎好,放于氈帽外沿,隨身攜帶者,婦女多系將種紙包放于胸腹間,借體溫孵化,連知府、知縣太太也概莫能外,俗稱“暖種”。蠶收蟻后,即是飼育的開始,包括蠶室和養(yǎng)蠶器具俱事前收拾整潔,買桑、給葉、分箱、除砂、眠期“經佑”、保暖換氣、“上簇”等。在這一過程中,因處置不當,或飼養(yǎng)措施低劣,皆可造成欠收的惡果。春季大風卷來的黃沙在桑葉上蒙上了薄薄的一層,損害蠶子的消化道,對蠶危害甚大。上葉時必須將葉子洗凈抹干。這些都是細致活。敘府民諺道:“養(yǎng)蠶無巧,蠶稀葉少”,說的是蠶簸箕內應疏朗,上桑葉宜勤而每次量較少,避免上葉多發(fā)潮霉爛。蠶孵化后,經過四十日左右,則需上“簇”。“簇”就是蠶窩。“簇”可以用蕨箕草平鋪竹墊或叵籮內,還可用干青枝、取實后的芝麻桿、油菜籽桿、甜竹、苦竹枝等做成。一般農戶均慣用蕨箕草,但其干后枝葉易碎,沾于繭上,不易摘除。比較而論,以菜籽桿和竹椏枝兩種材料為佳,惜在敘府用者較少。蠶子成熟逾半時,并不用選取法,先將“簇”料圍繞四邊,再用“簇”將中心隔成田字形,留其空隙處仍繼續(xù)給桑,已熟蠶兒則自由“上簇”,其未熟者照常食桑,等待相當時間后,再用“簇”遮封其空隙,叫做“封頂”。經四五日后,即將竹墊或簸箕撤去,以免死蠶及蠶糞污染好繭。這些活,上了年齡的婦女和未成年的兒童皆可做。小女孩在成年人的指導下做這事,被看做居家持家必須完成的功課。為此,私塾在育蠶的最繁忙時期也須放假數天,以便兒童可以投入這件大事。“上簇”七日后即可采繭。

也如明代詩人高啟的《養(yǎng)蠶詞》寫的那樣:每到養(yǎng)蠶季節(jié),“東家西家罷來往,晴日深窗風雨響。三眠蠶起食葉多,陌頭桑樹空枝柯。新婦守箔女執(zhí)筐,頭發(fā)不梳一月忙。三姑祭后今年好,滿簇如云繭成早。檐前繰車急作絲,又是夏稅相催時。”繁勞的蠶事,歷歷如在眼前。敘府的養(yǎng)蠶業(yè)也是如此。

 

[!--pape.url--]
主辦單位:四川省絲綢協會、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、四川省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四川省蠶桑絲綢生產力促進中心
地址:成都市金仙橋路18號 聯系電話:028-87667284 E-mail:scsilk@21cn.com
Copyright © 2011 四川絲綢網 版權所有 蜀ICP備12031489-1號 技術支持:華企資訊
微信公眾號,掃一掃
翁牛特旗| 贺兰县| 兴义市| 石景山区| 晋宁县| 霍邱县| 兰溪市| 通辽市| 万安县| 大悟县| 瑞丽市| 青神县| 太仆寺旗| 四平市| 福鼎市| 祁东县| 许昌市| 漳平市| 湖北省| 嘉鱼县| 湖州市| 通州市| 山东| 武胜县| 定州市| 咸阳市| 揭阳市| 苍南县| 西乡县| 云和县| 新乐市| 崇义县| 乳源| 河南省| 黎城县| 沁阳市| 周宁县| 梨树县| 甘南县| 宣恩县| 体育|